“协同管理”听起来很陌生吗?其实现在很多国家无论大小企业都流行协同管理,而香港亦开始有应用协同管理的公司了。如果你还不了解,快看这篇文章明白到底什么是协同管理,跟上世界发展。
“协同管理”的基本拆解
从文字上理解,协同管理代表两个或多个组织共同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。把协同管理应用到公司层面,就是找不同范筹的公司共同协助完成一个项目。听下去觉得不太有效吧?其实这个概念早在二零零四便由学者 Lars Carlsson 及 Fikret Berkes 提出,更写了一整篇 “Co-management: concepts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” 的文章解释。而它会受到各企业认可当然有其可取的地方,甚至可以应用在整个社会上,我们今天就探讨工作上的协同管理。
协同管理是一种着重于功能,而非系统的管理方式。所以它会借着不同公司提供不同功能去合作,而非一定要以同一间公司完成一个项目的系统性。而且,协同管理在于各个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制定,简单来说就是分工合作。根据Lars Carlsson 及 Fikret Berkes,协同管理可以制定为六个步骤的规划:
一. 重点确立社会的生态系统:要知道你的公司在市场或社会上的位置,而且有着什么功能,更要了解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公司及他们为社会提供的功能;
二. 规划重要管理事项及需解决的问题:把所有要做的事都写下来,归纳出一个管理程序;
三. 分晰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的角色:针对整个项目过程中涉及的范筹,找出对应专业人士;
四. 分晰系统中跨组织、跨级别及跨地区的连系:找出那些问题需要其他地区或其他公司的协助;
五. 评估提升人员及机构技能的需求:了解在提升技能时所需要的时间、空间的需要;
六. 规定改善订立方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:以有条理的规定令计划可持续发展
两大“协同管理”例子
第一种的“协同管理”较为大众化,相信大家都有用过Google Drive。其实当两个或以上的人在贡献同一个项目,已经是“协同办公”了。只要以更多功能的功具或软件去做更多事情,便更进一步为“协同管理”。例如内地软件泛微Weaver,同事可以再同一个平台管理工作、沟通、打卡等,运用管理平台令工作更清晰有效率。
第二种“协同管理”,常常听到有人说Outsourced,只是外判那么简单吗?其实聘请专业人士,甚至大部份有关人力资源的工作都可以外判。例如中小企业可能只有数十名员工,大部份都用于发展公司主要业务,那么计算薪酬、找人才等的事情就可以外判了。以一个价钱去找专业人士用更快的时间完成所有人力资源时务,用较少的资源去换取更大的效益。这把繁复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,省下聘请人力资源员工的时间和金钱,专注业务发展。
那我们为什么需要“协同管理”?
数据整合
第一,利用一个“协同管理”的平台把公司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,既清晰又快捷。在这个电子化的年代,能用一部电话一个软件做好所有事情不是很方便吗?例如员工打卡,到公司到扫描一下指摸,一个月来所有办公时间就清清楚楚看到了,有些软件还能做成列表,帮你计算时薪薪酬。又或者工作时要讨论事情、有小事要让大家知道,还在用电子邮件CC所有人吗?利用平台的即时通讯又方便又有记录,对工作非常有效率。
人力资源
第二,在安排人手时,专业人士做自己范筹的工作比非专业人士当然会省下很多时间。试想想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在刚开始员工不多时,都会自己兼任人力资源主任,为员工排更表、算薪酬等。但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可以浪费很多时间,单单是看劳工法例和计算强积金已经可以用上几天了。那如果把工作外判给人力资源公司呢?想到花费的金钱是用来赚取你发展业务的时间,就已经很化算了。
可持续发展
说到这里,“协同管理”的目的就是令工作变成可持续发展。跨专业合作为各公司带来不同的利润,而整个市场各员工都在专注自己的专业。利用电子科技减低不确定性,准确预测及发展新技术和产品。公司最重要的是有效运用资源,把所有资源都转化成最大效益,而节省下的资源应用在业务、技术创新,大大提升在市场的竞争力。
虽然概括来说“协同管理”的好处非常多,也会成为来年商业的新趋势,但当中也有不少要留意的地方。例如选择协同平台时要小心,一个差的平台可能会花费你更多时间去研究和了解,甚至令资料外泄。如果想要个能与你协同管理的公司,又有需要聘请专业人才,或者想了解更多有关人力资源外判的资讯,欢迎向我们查询。
文章内容和资料只供一般参考用途,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政府提供最新颁布的条例为准,本公司不代表任何法律意见。如需转载文章或内容,请先联络我公司或附上本文链接,並标明转载来源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