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有沒有試過你發佈的招聘廣告遲遲沒有回應,或者收到的回應都不是你想要的人,這或許是你的招聘廣告出了問題。現在的網絡求職平台越來越多,但會在招聘廣告上下功夫的公司並不多,如果一份廣告能用在不同的職位招聘上,那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招聘廣告,想一下工作的內容和要求,這份廣告應該怎麼寫,求職者看完後會遞交簡歷嗎?
怎樣的招聘廣告更能吸引你的注意?
站在求職者的角度,招聘廣告上有哪些內容是你關注的,哪些更能吸引你?現在的HR人員也應該學習營銷的技巧,用營銷的頭腦來寫招聘廣告,我們可以嘗試用行銷組合(4Ps)來分析如何制定招聘廣告。
1. 宣傳 (Promotion)
要說吸引人,不少公司都會將招聘廣告設計的十分美觀、搶眼、充滿設計感,更別說是像招聘設計師這樣的了。但在廣告眼花繚亂的市場上,網易的這一個招聘廣告就走的不一樣的風格,但依然十分吸引,還有一點自嘲的感覺。
圖片來源:互聯網
當然,這只是在設計上,招聘廣告更多是以文案(內容)為主,哪些內容能夠吸引求職者注意呢?可以上網搜一下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的招聘廣告,許多都明確的寫到需求多少年工作經驗、學歷或技巧,這樣確實篩選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求職者,但是這並不能吸引到求職者,不如除了「你需要…」這一塊上,加上「你能在我們這裡獲得…」或者「我們能提供…」,比起平鋪直述的描述工作內容和要求,求職者更想要看到職業的前景和自己的發展方向,不少人在求職的時候更重視職業生涯規劃,能學習到什麼技能、或能發展到什麼級別的職位等等。
用營銷的方式來設計招聘廣告,有一些除了內容以外會加入一些圖片或影片,甚至是員工對公司的正面評價。像今年,阿里巴巴在實習生招聘廣告中加入的影片,拍攝了工作環境的和各種設施、福利,採訪了往年參與了實習生計劃的實習生的一些感想,從實習計劃中獲得、學到了什麼,管理人員對學生的評價等等,讓求職者對工作有更一步的了解,增加求職的吸引力。
2. 求職者 (People)
為了提高招募的精準率,在策劃招聘廣告的時候要思考一下「目標」是哪些。針對不同職位的招募來制定方案,廣告的內容也應該不一樣,這樣能夠有助接觸符合需求、有能力的求職者。像Apple的這一個招聘技術工程師的廣告,廣告藏得十分隱秘,為的是讓「有才華」的工程師發現這個招聘網站,在收到簡歷之前已經篩選出了有能力的求職者。
圖片來源:互聯網
像這種暗中篩選的做法還有不少,大多是大型企業會這麼做,像是在遞交簡歷前需要填寫一份問卷,或者做一份網上測驗初步了解求職者的語言能力、對職位的理解等等。甚至有一些企業會要求求職者在遞交簡歷的同時附上自己的作品,近期有企業在招收營銷實習生的時候便給出了一個指定題目,讓求職者根據題目設計一個營銷計劃,藉此來選出有能力、有價值的員工。
3. 平台 (Place)
選擇什麼樣的招聘平台要根據目標群來定,如果說你要招募的是普通的文員、全職的員工,那招聘廣告就應該投放在一些求職者常用的網絡求職平台。而像理財師、經理等這些高端職位基本上不會透過這些網絡求職平台來尋找工作,如果想要尋找這些人才則應該投放在領英(LinkedIn)或者透過 獵頭公司 來協助尋訪,這樣的精確性會更高。
如果是招聘兼職、臨時工這些流動性大的,對員工的要求相對較低,投放在市面上常見的網絡平台、 求職App ,或者使用 勞務派遣 ,這樣成本較低,比較高效。
4. 成本 (Price)
就像是挑選平台,透過不同的平台刊登招聘廣告的成本也未必相同,因此在選擇招募對象和平台的時候要考慮怎麼樣把錢花得更有價值。
當然有些公司也喜歡「漁翁撒網」,在網絡求職平台刊登高端職業的廣告,但是這類人士會經常關注求職網站的是少之又少,而且他們大多會「隱蔽」自己,不讓自己的簡歷、個人信息在網絡上公開的流通,透過這種渠道進行招聘高端人才,會收到的、合適的簡歷少之又少,白白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。
不要過分吹捧公司 / 職位
有一些招聘廣告上會寫上公司近年業績大幅增長、擴大業務範圍等等突顯企業的規模來吸引求職者,但不要誇大給予求職者過高的期望,這樣長遠可能會導致人才流失。
不要奢望找到十全十美的員工
作為老闆當然是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員工,恨不得求職者從名牌大學畢業,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又充滿工作熱誠,但這種「千里馬」哪是這麼容易找到的?不要因此忽略了學習能力強 / 具有潛力的員工。在招聘廣告中,盡量不要以學歷水平作為首要條件,曾看過一些招聘廣告上明確寫到要求研究生(Master’s Degree)以上學歷修讀特定的某些學科,或者要由某幾間大學畢業才符合要求,這樣很容易讓有能力的求職者望而卻步,失去有價值的人才。當然如果是一些法律、醫療相關的招聘對於學歷和學科的要求可以這麼設定,但像一些營銷的職位的接受範圍較廣,除了招市場營銷、商科相關學科以外,與數據分析、設計和新聞傳媒等等有關的學科,只要放在適當的位置發揮特長,這些學科的知識能夠對營銷有很大的幫助。
應屆的畢業生、實習生的發展潛力是不可忽視的,作為僱主不要著眼於求職者當下的技能,不少學生擁有很高的學習能力但缺乏實踐、工作經驗,只要稍加指導便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人才資源。
發佈回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