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不少頂尖的企業像是Apple,Tesla這些科技巨頭,他們的員工流失率可以說是「名列前茅」,員工的平均工作任期只有僅僅3~7年,不少員工都表示在這些公司裡工作不僅要抗壓、耐勞、隨時做好加班的準備,更要有很強的心理素質接受大量的挑戰。也有員工表示,待在公司的時間比在自己家裡的還要多,這樣的工作環境實在是「不宜久留」,公司為了留住這些人才當然也是拋出了各種政策、福利。當然,相比這些行業巨頭我們當然不能夠一一效仿,不過我們能夠參考其中的方式,思考一下如何吸納人才,保住人才。
如何獲取人才
相信有不少辦公一族都有聽過或光顧過Pret a Manger(以下簡稱為Pret),一個主打主打健康簡食的英國飲食連鎖企業,他們在招收員工的時候就有自己獨特一套方法。在面試員工的時候,不會在乎員工的出身,更重視員工的性格,積極、開朗的性格要優於高學歷或者工作經驗豐富的人。所以當你走進Pret的店裡,你總會看到員工真切的微笑,接下來一整天都會感到滿滿的正能量。另外,有時店員可能會送你一杯咖啡、一份三明治,可能是因為他覺得你笑得很好看或者感覺你很會打扮,公司賦予員工能夠免費贈送給客人,也不需要解釋理由,所以一切就看那位員工的心情。
獲取這些人才也是一個難題,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傾向找年輕一代,因為年輕一代更喜歡發揮創意,也能夠打造品牌年輕、有活力的形象,但有不少傳統的HR觀念都要改革,迎合年輕人的市場。傳統的招聘方式,像發佈招聘廣告和內部招聘,對比之下現在互聯網以及社交媒體成為了主流求職管道,如果你不是像Google那種大企業,自主招聘,無論是成本還是效率,都會不如尋找外判招聘服務來的划算。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的員工儲備可以達到數百人,可以為企業提供大量僱員,即使沒有匹配的類型,透過這些公司的招聘網絡也能夠更高效的進行員工招募。
如何留住人才
就像馬雲說過的一句話:「員工離職的理由林林總總,最真實的只有兩條:錢,沒給到位;心,委屈了。 這些歸根究柢就一條:幹得不爽。」老闆總抱怨員工流失率高,不如先想如何改善好員工福利,讓員工心甘情願的待在公司,總的來說分三個點:1)員工保障,2)歸屬感,3)成功感、滿足感
讓員工受到保障
Pret在飲食行業的員工流失率可以說是相當的低了,相比其他飲食同行,員工幾乎是每天一換,要留住員工也是十分的不容易。像Pret,他們擁有明確的晉升制度,目前有50%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是曾經由基層做起的。對於有價值的員工,工資也是給的毫不手軟,在美國的Pret,普通的服務員時薪有11美元,經理年薪則在6萬美元以上。此外,還有其他福利,例如帶薪休假、醫療保險等等,甚至在工作時,店內的食物員工都可以免費隨便吃,沒工作時去買也有半價。
公司提供這些員工福利,都是為了讓員工感到自己受到保障,無論是經濟上還是人身安全上,都能夠提升員工的安全感和忠誠度。Google,Apple等企業巨頭的員工福利做得好到讓人眼紅,對他們來說,人才是企業保住領先地位的資本。
Google成立至今只有短短20年,但在員工福利這方面做得可謂是最有名的,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激發創意,更是為了保留住有價值的員工。在物質上,根據母公司Alphabet在日前公佈薪資數據,公司的平均年薪為19.7萬美元(約150萬港元),不少員工都已經是百萬年薪。而在工作環境上,包你一日三餐,無限量的食物和飲料供應已經是基本,游泳池、健身房、免費接送車、還有長達三個月的無薪假期和提供員工保險。
另外,Google還有一個獨立的服務團隊來為員工處理一切生活上的瑣事,像是家裡電器壞了找熟手的修理工,電腦壞了、忘了帶充電器可以可以馬上借一個,甚至想要給女神送花送禮,也可以交給他們來代辦,這樣能讓員工省下不少時間。
員工保險更是不可少的,醫療保險、退休保障等等都是對一個員工的基本保障,Google的員工的話,如果在職期間不幸死亡,除了保險金外,公司會額外支付員工薪金的一半給員工的家人長達十年之久,另外Google每個月還會提供1,000美元當做小孩的養育資金。
提升員工的歸屬感
坊間有進行調查,在香港不少打工仔都表示,相比一份高薪但同事關係很差,他們更願意待在一份工資較低但同事關係和洽的公司。一個企業,不論規模大小,同事關係都是十分重要,上司和下屬還是同事之間的溝通,不能只靠Slack、WhatsApp這些平臺,設立茶水間、休息室、和娛樂設施能讓員工聚集在一塊,互相交流。有不少企業每年都會舉辦至少一至兩次的團隊活動(Team Building)來增加員工的歸屬感。
現在有不少老闆都喜歡打著「寓工作於娛樂」的旗號來吸引年輕人入行,像每週一次的團隊活動,上班時間可以娛樂休息一下,減輕壓力等等。等正式上班後才發現和想像中相差太遠,每天加班,龐大的工作量和上頭施加的壓力,別說每週團隊活動,就連同事之間交流的機會也變少的時候,員工又怎麼會有歸屬感呢?
Google的餐廳就是一個很好的聚集點,Google的員工更願意留在公司裡用餐,這樣員工就可以在用餐的時候互相交流、認識,即使是不同的部門、階級在用餐時也能夠放下身段來交流。即便是中小企,沒辦法像Google一樣有高檔的飯堂,但作為上司,不時可以舉辦一下聚餐,或者提議員工都買外賣在辦公室用餐。
在我上一份工作,午飯時間總是整個部門一塊進行的,十幾個人一塊出去吃飯或者叫外賣,甚至可以買某pizza的派對套餐回來,平攤之後價格也不貴。如果有同事是帶飯回來的,那就一塊買外賣回辦公室,這樣下來基本沒聽過有同事離職的,只是不斷有新面孔進來,午飯聚餐的規模也越來越大,這樣變相成為了一個公司文化。
讓員工獲得成功感、滿足感
在中學的時候讀過梁啟超的《敬業與樂業》,趣味和責任心,員工對於自己的工作有成功、滿足感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價值,對工作更有衝勁。在香港,不難找到這樣的人,他們不願工作在一個工廠式的企業,每天重複機械化的枯燥繁複的工作,作為企業,有時可以建立一些挑戰,讓員工獲得一些成功感。但是事實卻相反,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IDC 的報告指出,香港只有 28% 員工認為他們的工作是有吸引力和令人有成功感。
通常在大型企業會比較容易讓員工感到滿足感,就像是Google,大多數員工都會以自己在Google公司感到光榮,因為能享有各種別的公司提供不到的福利,還因為能夠參與「未來」,參與設計,或率先使用革命性產品。或者說你的上司、同事是某位名人,像在Google裡面工作,和你一塊工作的全都是在維基百科裡面名人,這也是一個十分值得光榮的事情。所以,一家公司的成就間接的代表了員工的能力,再強大的企業也是由一位位員工的努力建立的,所以在一家成功、小有名氣的員工,無論是什麼職位,都會很自豪的說出自己公司的名字。
有挑戰性的工作能夠給員工帶來成就感,因此要根據員工的個人能力指派工作,太難反而會打沉他的信心,給予員工的信任促進團隊的交流,這樣不僅能讓員工在完成工作後獲得成就感,更能增加對工作的積極性。
如何激勵人才
物質上的激勵(外在激勵)
外在的激勵無非就是錢,除了基本薪金以外,獎金、分紅、期權等等都是能夠增加員工的工作動力的因素,像保險銷售、房地產仲介等等都採用傭金制,這種以「多勞多得」的方式鼓勵員工工作,也是有一定的成效。
華為是我國知名的科技企業,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薪酬管理體系,所謂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」,華為支付給員工的薪金是十分優厚的,在挖掘日本區域的人才時,開出的薪金幾乎是索尼、夏普的兩倍。另外,華為的新進員工(需要一定級別)是可以獲得或購買公司的股權,員工也可以選擇變現,工作了5年左右以後,獎金加上股票收入能達20多萬,再加上公司分紅等等,讓不少員工都心甘情願為華為賣力工作。另外華為的薪酬機制也是十分明確的按照崗位制定統一的薪金,有價值的員工就給予升職,晉升條件也是公開透明,讓員工公平競爭,獎金的發放分配也是與部門和個人的績效改進掛鉤,多勞多得,以此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Pret也是一樣,公司每週還會派一名「神秘顧客」去各個分店,考察雇員,進行分店排名,結果和員工獎金福利直接掛鉤。這種做法在香港十分常見,許多服務性行業都會僱用這些神秘顧客來測試服務質素,如果員工受到表揚的話還能收到額外的獎金。
非物質/精神上的激勵(內在激勵)
在精神層面上,好的工作環境能夠激勵員工的效率、創意,就像在第二部分提到的Google的例子,舒適的工作環境能讓員工專心在工作上,或者像Pret那樣,企業文化也能影響員工,保持正面開朗的心情工作。員工之間互相影響是十分重要的,當團體裡的成員利益一致時,就能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,展現團隊精神的力量。所以,公司要適時鼓勵團隊裡的成員互相扶持,在困難的時候互助,這樣對員工的個人發展以及工作態度都有正面的幫助。
公司對員工的信任和重視是工作態度的促進劑,被譽為「零售王國」的沃爾瑪強調「尊重」員工,沃爾瑪將員工稱為「同仁」(Associate)而不是「員工」(Employee),因為他們認為僱員是為別人工作,而同仁是公司的夥伴,員工的工牌上寫的是「我們的同事創造非凡(OUR PEOPLE MAKE DIFFERENCE)」。在公司也沒有什麼階級之分,工牌上只會印有名字,當時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·沃爾頓(Sam Walton)常常會在超市開門前和員工們圍在一起聊天,完全沒有一個企業的最高領導人的架子,營造出一種和諧、友好、平等的氛圍。
沃爾瑪這種開放式的管理方案十分重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,曾經發起「給總經理寫信」的活動,鼓勵員工給總經理寫信提出建議,他們堅信這樣能讓員工更關心公司,去發現公司的問題,這種概念是源自於「最好的建議反而是來自第一線的員工」,讓員工感到自己是身為公司的一份子,和公司共用成果、喜悅還有發展。

發佈回覆